新冠肺炎已演化为全球危机。
截至发文前,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14万,成为世界之最,17地宣布进入“重大灾难”状态。
欧洲,意大利确诊病例接近10万,病亡人数破万;西班牙、德国等地形势也不容乐观。
严峻的疫情面前,曾经对中国戴口罩表示侧目甚至歧视的国家,如今纷纷捡起说过的“豪言壮语”。
而在中国,由于国家强有力的防控,最近已经在讨论需不需要摘下口罩了……
![戴不戴?摘不摘?关于口罩防护那些事! 戴不戴?摘不摘?关于口罩防护那些事!]()
前段时间,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下发的《关于印发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的通知》,格外引人注意。
什么时候可以摘口罩?居家用不用戴口罩?在不同场合如何戴口罩?普通公众、特定场所工作人员、职业暴露人员以及重点人员如何科学戴口罩?
对于以上问题,这份官方文件,给出了详细回答!
相信大家都还记得疫情开始的那段“一罩难求”的艰苦时期,到后来,国家鼓励相关企业大力生产,才解了燃眉之急。于是,很多人时时刻刻都戴着口罩,不仅出门戴,在家戴、睡觉戴,没人的地方也戴……
综合这次的官方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,以及各省市返工返学需求,对科学(需要不需要)戴口罩的情况进一步明确:
对于普通公众,在居家、户外,没有人员聚集、通风良好的情况下,建议:不戴口罩!
![戴不戴?摘不摘?关于口罩防护那些事! 戴不戴?摘不摘?关于口罩防护那些事!]()
去人员稀少的公园散步、遛狗;到小区楼下无接触取快递;自驾上下班……
同时,在购物中心、餐厅、办公室、会议室、车间等场合,如果人员不密集,随身备着一次性医用或医用外科口罩,当人员开始变得密集,便需要及时戴上口罩。
总之,在科学的距离内(大于 1 米)与人接触,且环境没有危险的情况下,无需过度防护。
![戴不戴?摘不摘?关于口罩防护那些事! 戴不戴?摘不摘?关于口罩防护那些事!]()
划重点:近距离,有接触、有症状。
近距离,指的是在有风险,人员密集的场所,如:医院、汽车站、火车站、地铁站、机场、超市、餐馆、公共交通工具以及社区和单位进出口等场所,可能与人大范围接触,还是戴上口罩安全。
有症状,有咳嗽或打喷嚏症状者,与居家隔离、出院康复的人共同生活,应该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。
同时,也不建议频繁摘脱口罩,因为这样口罩容易被污染。
科学戴口罩对预防呼吸道传播疾病有很好的作用,但是,戴口罩不是万无一失的,新冠病还有一个重要的传播途径是接触传播。
勤洗手,常消毒,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,同样是重要的环节。
在疫情早期阶段,广州市疾控中心在确诊患者家中门把手上发现新冠病毒的核酸,也就是说,人体无意中接触过的地方可能会存在病菌。
![戴不戴?摘不摘?关于口罩防护那些事! 戴不戴?摘不摘?关于口罩防护那些事!]()
同样的,对于汽车来说也一样, 汽车门把手、方向盘,内饰座椅等接触的频率多,是残留与滋生病菌等有害物质最多的地方。
上车前,或许肢体曾触碰到公共物品,而这些物体很有可能沾有大量的细菌与病毒。
此外,潮湿的春季,适宜的温度正是各种细菌、霉菌、病毒繁衍的最好时候。有数据显示,56.71%的人在车内都出现过头晕脑涨的反应,15.68%的人出现过呼吸道过敏症状。
不管如何,这次疫情,希望大家养成“勤洗手、常消毒”好习惯。
定期对爱车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,不让车内空间成为病毒的温床,不让爱车成为移动的传染源。
KF菌立净-含氯复方除菌祛毒剂
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
属于医用级别消毒剂
而本品有效氯含量为0.02%
结合其他稳定剂及活性剂成分复配而成
配合纳米雾化枪施工
分解快、无残留
在确保杀菌消毒能力前提下
对汽车内饰、座椅、仪表盘等无任何腐蚀
![戴不戴?摘不摘?关于口罩防护那些事! 戴不戴?摘不摘?关于口罩防护那些事!]()
![戴不戴?摘不摘?关于口罩防护那些事! 戴不戴?摘不摘?关于口罩防护那些事!]()
![戴不戴?摘不摘?关于口罩防护那些事! 戴不戴?摘不摘?关于口罩防护那些事!]()
本品具有杀菌消毒、阹味除臭的功效
经设备雾化后的极细雾气
渗透菌(病毒)体内与其蛋白、核酸和酶等
发生氧化反应或破坏其磷酸脱氢酶
使糖代谢失调而致病原微生物死亡
同时通过吸收和吸附作用
与臭气物质和分子充分接触
经分解、中和、置换等一系列反应
消除致臭成份
生成无毒、无害的有机盐
彻底消除异味
本品经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权威检测
对大肠埃希氏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
及铜绿假单胞菌等致病菌的
灭活率大于99.9%
▼权威检测,杀毒除菌有保证▼
![戴不戴?摘不摘?关于口罩防护那些事! 戴不戴?摘不摘?关于口罩防护那些事!]()
![戴不戴?摘不摘?关于口罩防护那些事! 戴不戴?摘不摘?关于口罩防护那些事!]()
面对疫情
我们要谨慎,但不要慌张
认真做好防护
科学戴口罩、科学消毒
确保出行的健康和安全